进入道门口院部

媒体聚焦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聚焦 > 正文

【重庆日报】蜂类出没高峰期!重庆已有多人被蜂蜇伤

发布时间 : 2023-09-13    点击量:

新闻来源:重庆日报

新闻链接:https://wap.cqrb.cn/detail?classId=10&id=1509166

8月以来,蜂类活动频繁,尤其9月是被蜂蜇伤的高峰期。9月12日,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中医院了解到,仅以该院为例,今年8月以来,该院急诊科已接诊35例蜂蜇伤患者,其中一例还因病情严重住进了ICU。

▲蜂蜇伤患者在市中医院接受治疗。市中医院供图

据市中医院急诊icu主治医师陈雪梅介绍,9月8日16时左右,该患者因为被马蜂蜇伤,被送到急诊科。当时,人已呼之不应且口吐白沫,胸部以上的部位皮肤潮红,血压测不出。

“我们立即将他转入抢救室抢救,比如抗炎、抗过敏,快速补液,气管插管等。”陈雪梅说,随后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(ICU)进行血液净化及脏器功能保护等系统治疗。截至目前,该患者病情已平稳,即将转到普通病房。

市中医院急诊ICU主任罗真春说,蜂蜇伤是指蜂的尾针刺破人体皮肤后,释放毒素,引起中毒,其实质为生物毒素中毒,引起过敏反应及直接毒性作用致病。伤口处会出现红肿、剧痛、瘙痒等症状,“蜇伤后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过敏反应,如皮肤荨麻疹、喉头水肿、呼吸困难等,病情危重者可致严重肝衰、肾衰等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。”

在很多人眼中,被蜂蜇伤,只是有些痛而已,为啥这名患者这么严重?罗真春主任说,根据该患者同事带来的蛰蜂尸体,蜇伤该患者的是马蜂(又称胡蜂),马蜂毒性较普通蜜蜂大;患者在蜇伤后快速发生了过敏性休克,加上他既往容易出现荨麻疹等过敏情况,可能也有一些关系。

据了解,每年的夏秋季节是蜂类活动频繁的季节,花丛、绿地中到处都能看见它们。特别是9月,是蜂类集中繁殖、迁居的时节,此时的蜂类极具攻击性且毒性最强,它们通常出没在林区或植被丰富区,人们外出旅行、野外踏青时就极容易出现被蜂蜇伤。

如何预防蜂蜇伤?请记住“一要”“三不要”:

一要:林区或夏秋季野外出游时要戴帽穿浅色如白色、卡其色长袖,保护好头面部及四肢裸露在外的部位,避免蜇咬;

二不要:外出游玩不要接触蜂类,比如追逐、拍打蜂类,捅马蜂窝等;

三不要:蜂类出没地不要穿着色彩鲜艳或深色衣物如黑色,避免涂抹香水,保管好含糖类食物;

四不要:遇到蜂类时,不要东奔西跑,应保持静止抱头蹲下,用衣物遮挡裸露在外的皮肤特别是头颈部,待蜂飞走后再离开。

如果遇到蜂蜇伤,可以这么做:

第一步:挑-挑刺:仔细观察有无残留的毒刺,尽可能拔出毒刺,可使用镊子等工具轻压蜇伤附近的皮肤,使毒针充分暴露,拔出即可,但切忌不要过度挤压伤口,避免毒素扩散。

第二步:冲-冲洗:对蜇伤处进行针对性冲洗,如果是被马蜂蜇伤,其毒液呈碱性,要用酸性溶液进行冲洗,例如食醋、醋酸等;如果是被蜜蜂蜇伤,其毒液呈酸性,要用碱性溶液进行冲洗,例如肥皂水、小苏打水等;如果不能分辨是被哪种蜂类蜇伤,就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。

第三步:送-送医:若局部损害如蜇伤处红肿痒痛,请尽快就医治疗,切勿等待严重反应后再就诊,有可能延迟救治,耽误病情;如果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荨麻疹、头晕、头痛、心悸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恶心呕吐等,请立即就近医院急诊科就医,减少运动减慢毒素入血,务必请家人、同事或周围群众陪同,避免就医途中出现过敏性休克发生意外情况;如果出现意识不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,立即拨打120,同时进行心肺复苏。最后,为了让急救医生更快了解蜂类情况,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,可以将蜂类尸体带往医院交于医生。